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俄罗斯新闻 > 经济 >

俄罗斯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简况

时间:2009-05-15 14:5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网站】
一、俄罗斯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概况
(一)建筑承包工程市场情况
近两年来,俄政治稳定,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逐年稳步上升,建筑业发展也呈现出积极态势,工业及商业用房建筑面积几乎相当于前十年面积的总和,建筑市场潜力巨大。俄建筑行现有330万人,各类建筑企业、建材生产企业和建筑设计机构共13万多家,其中建材生产企业9300家,建筑设计机构1万多家。
据俄国家统计委统计,2004年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7298亿卢布(约合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工10.9%。建筑承包工程合同总额达14680亿卢布(约合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1%。建成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达4100万平方米, 同比增加工1之.5%,其中居民以自筹资金或贷款方式建成住房的建筑面积达1610万平方米。建筑行业基金总额达3928亿卢布(约合137.8亿美元), 占全俄各类基金的1.3%。破旧房和危房面积达9120万平方米,近450万个俄罗斯家庭需要改善住房条件。
2005年l一9月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1711亿卢布(约合4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3%,其中9月份达1749亿卢布(约合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0.4%。根据俄联邦2005年投资规划,国家投资项目共3194项,投资总额达1324亿卢布(约合46.5亿美元),其中l—9月份达1210亿卢布(约合42.1亿美元);建成各类单元房256500套,其中9月份54400套;交付使用的居民住房总面积达23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居民自筹资金或贷款建房总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约占
62个联邦主体的住房总面积超过2004年同期水平,增长速度最快的有摩尔曼斯克州(410.8%)、涅涅茨自治区(285.7%)、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186.5%)。建筑企业较多的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列宁格勒州、伏尔加格勒州、新西伯利亚州和圣彼得堡市。
(二)引进外籍劳务市场情况
近些年来,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已难以满足经济与市场的开发需要。因此,俄罗斯依靠劳务进口来缓解这个矛盾,每年合法引进外国劳务5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0.3%。2005年俄自125个国家引进外籍劳务人员,独联体是俄劳务最主要进口地区,乌克兰是向俄输出劳务最多的国家。
大部分外籍劳务人员在俄从事简单的体力工作,专业技术型劳务数量较少。2005年外籍劳务主要从事建筑、商贸饮食、工业、农业种植、运输、林业等行业。另外,行业分布存在着一定的民族专业倾向,如在莫斯科市公交系统l/3的司机是乌克兰人和摩尔多瓦人,从事建筑装修业的大多是土耳其人、南斯拉夫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商贸饮食业中的外国劳务多为越南人、中国人等。
除上述合法引进的劳务以外,在俄还有数量极其巨大的非法外国劳务。据俄联邦内务部估测,在俄非法务工外国人约400万至1000万人,而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专家认为,在俄非法外籍劳工总数约300万至600万人。这些非法外国劳务人员主要来自独联体、阿富汗、伊朗、索马里、古巴、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朝鲜、中国等国家。以外籍劳务最为集中的莫斯科市为例,据莫斯科市内务局估测,在莫约有50万非法外籍劳务,主要来自乌克兰、阿塞拜疆、越南、亚美尼亚、中国和阿富汗等国家。
俄罗斯地广人少,劳动力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劳动力因素对全国,特别是对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但目前俄各地区对外籍劳务均实行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莫斯科市规定引进外籍度最高限额为5万人,但每年实际引进数量均超过该指标。我对于引进外籍劳务问题存在的争议较大:部分人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考为应限制外籍劳务进入,特别是在远东等边远地区,而部分人则认疏不宜堵,严格限制势必造成非法滞留的外籍劳务人员越来越多,更将危及俄社会经济安全,因而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建法律及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引进劳务力度。2005年11月初,俄杜马开始讨论对在俄境内100万独联体国家的非法移民予以大赦的律草案,以便缓解劳动力短缺给俄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
二、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近两年俄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相应的承包工程合同数量也不断增加。 根据俄国家统计委统计数字,2003年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1833亿卢布(约合7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5%;2004年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7298亿卢布(约合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0.9%,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为我对俄开展承包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
俄罗斯是我国与欧洲开展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之一。通过各公司的不懈努力,我在俄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我对俄劳务输出的比重有所增加,中俄新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金额4.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3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在俄劳务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累计向俄派出劳务人员近18万人次。
近几年,我在俄工程承包公司艰苦创业、追求高品质、上档次的工程质量,特别是大型企业不断加大对俄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俄建筑承包市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2005年中建总公司在承建莫斯科现代化标志性建筑、高达340米的欧洲第一高楼——联邦大厦A座主体结构工程招标中一举中标,成为第一家在俄罗斯承包工程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中国承包商,使俄方刮目相看,树立了中国公司的良好形象。2005年10月由上海实业集团联合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上海工业投资集团、上海工业欧亚发展中心和绿地集团等5家企业投资1 3亿美元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兴建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不仅是圣彼得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也是中国对俄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投资额将超过目前已实施的我对俄投资总和。圣彼得堡市长马特维延科称赞说,“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将是中国投资者进入俄罗斯和欧洲的“名片”,是中俄双边经贸史上的新起点。该项目是我企业进军俄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将提升我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水平,意义深远。
我对俄罗斯劳务输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及两国边境沿线,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业、建筑、森林采伐、商业服务、餐饮和医疗等领域,但整体规模普遍较小,合作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我工程承包和劳务人员技术好,上手快,效率高,在俄罗斯建筑承包和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常受到俄罗斯雇主的欢迎。据俄远东经济研究所统计,常住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只占远东人口的3%至4%,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却占5%,为远东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我承包劳务企业在俄罗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中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包工程领域
(1)俄罗斯对劳务承包工程市场保护程度较高,竞争激烈。虽然外国承包商可以参加在俄罗斯国内及国际工程的公开招标,但在实施时,俄罗斯政府却规定较多的保护性措施。此外,俄罗斯境内的工程承包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划分和垄断。政府项目多为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以及波兰等国的承包公司所垄断。相比之下,我大部分承包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较晚,在大项目的竞争上尚欠实力。
(2)主包项目少,所占市场份额小。虽然在俄经营的中资承包劳务公司数量不少,但中资公司承包劳务的总体合同额并不大。在承包工程中总包的合同额更小,近两年随着中资企业的不断壮大,在俄罗斯承包工程主包市场所占份额逐步上升。但多数中国公司从事二包、三包的工作,其母公司的优势和能力远未发挥出来。
(3)工程技术含量不高。从工程类别看,多数中资公司以承接一般土建项目、房屋住宅项目及分包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涉足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整体来说,中资承包工程公司的经营范围较窄,大多数公司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作。
(4)资金实力不够强。对于俄罗斯政府鼓励外国投资合作的项目,诸如森工合作、木材加工等,绝大部分都需要合作方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而我此类公司普遍缺少资金,给通过承包工程项目拉动劳务输出带来很多困难。由于财力的制约,我公司要承包大项目受到了很大限制,从侧面制约了我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规模。
2、劳务合作领域
当前我对俄劳务输出的规模、区域、领域、层次均与双方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合作潜力极不相称,劳务合作仍处于低层次和水平:劳务输出区域、领域过于集中;劳务输出规模小,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科技含量较低,劳务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古比例小,整体素质比较低。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时期,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制度与政策、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对俄劳务输出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1)俄方吸引外资的法律和政策尚不够完善,在一些领域吸引外国投资的立法保障不足。有些法律不利于中国对俄投资开发自然资源,以带动矿山机械出口和劳务输出。如《产品分成协议法》规定外商投资资源开采项目所购买的俄生产设备的价值不应少于设备总额的7 0%,雇用的俄员工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8 0%。俄罗斯虽然已经颁布了《外国投资法》,规定对投资者和外商企业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事实上缺乏有效的法律执行机制。
(之)对引进外籍劳动力实行严格限制政策。虽然俄罗斯对外国劳动力的依赖和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担心过多引进会对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构成压力,甚至害怕由此引发移民潮,对本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俄罗斯对引进外籍劳务采取了严控措施,规定对到俄境内工作的外籍劳务人员实行限额并对其进行监督。在最需要补充劳动力的远东地区,2 0 0 5年仅获得了4.1 2万名外国公民用工限额。而除莫斯科之外,滨海边疆区是全俄获得利用外国劳动力限额最多的地区,但限额也仅为1.5万人。
(3)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官员腐败、索贿现象普遍、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有随意性;办理中国劳务人员出入境手续繁杂、收费高、耗时长;对双边经济合作项下中方劳务人员自用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开始征收高额关税;有关政策措施不够透明。俄罗斯政府对每年双边劳务合作协议及《引进劳务许可证》的审批标准越来越复杂,审批周期越来越长。各地方政府审批的无原则性,给正常的中俄劳务合作造成了不应有的麻烦
和损失。
(4)我缺乏具有支撑性作用的大项目,带动劳务输出的作用有限,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低的工作。一些地方对发展对俄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畏难情绪,没有将对俄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和发展。我派出的劳务人员对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获得劳务合作信息的途径较少。
(5)安全问题较为严重,中方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外国经营者在俄罗斯时常面临被黑社会敲诈的危险,黑社会势力针对外国人的恶性暴力案件要高于针对当地人的案件; “中国威胁论”尚有一定市场,俄罗斯部分官员和百姓对中国有较强的防范心理;俄罗斯合作方为中方劳务人员提供的生活条件大部分较差,劳务收入带回国也较为困难。
三、对俄罗斯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应采取的对策
俄罗斯工程承包、劳务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波动较大,竞争激烈,存在着一定风险。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如下对策:
(1)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力度
2001年2月中俄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短期劳务协定》对中俄劳务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出于对国家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俄各地区(州)政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针对外籍劳务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以限制性的居多,使《协定》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为推动中俄在劳务领域的合作规模,我们应当在《协定》框架的基础上,加强与俄方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双方相关部门行政协作机制,设立对俄劳务合作对接机构,争取得到俄方给予中国劳务输出方面的更多优惠,尽快消除影响和制约双方劳务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进一步细化《协定》,加强其可操作性,为我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以促进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顺畅发展。
(2)充分发挥我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承包商会是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其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的职能逐渐凸显,在整顿市场经营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商会可针对俄罗斯外籍劳务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经营公司实行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可在信息沟通方面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信息交流对于中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准确、全面、及时、适用和经济地获得俄罗斯工程承包劳务市场信息是成功进入其市场的前提。因此,充分发挥我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信息多、联系广的优势,建立有效
的信息渠道,为我企业开拓俄罗斯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提供更多、更准的信息。
(3)切实落实对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鼓励措施
由于中俄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俄罗斯是我“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我们应积极落实在投资项目审批、政策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支持、外汇管理、银行结算体系、人民币和卢布跨境流通、双方人员往来便利等方面已经制定的鼓励措施,并通过与俄方加强协商和政策协调,完善相互投资和合作环境。
(4)加强政策引导,逐步提升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层次
为了改变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中的小型化、零散化现象,提高中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水平,应加强对企业在俄罗斯经营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中资企业的优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承揽大型高技术含量工程项目,不断提高中资企业的资质和声誉。
2005年7月27日,俄正式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俄政府对我高科技企业进入其经济特区持欢迎态度,为我拓宽对俄劳务输出渠道、提升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层次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提高承包工程劳务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我们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东南沿海发达省区的高科技大型承包企业在俄经济特区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带动高技术劳务输出。
(完)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