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俄罗斯新闻 > 经济 >

从国际收支视角看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竞争力缺陷

时间:2009-05-27 13: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黄 河
[内容提要] 近年来俄罗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出现了顺差,这种改善主要是近年石油价格上升以及卢布贬值带来的。而对一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十分必要的结构转变在俄罗斯并未发生。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卢布升值和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得到妥善解决,俄罗斯就无法长期保持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关 键 词] 国际收支;俄罗斯;竞争力
[作者简介] 黄河,1969年生,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南京 210093)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与国之间贸易、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往来,通常会引起相互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国际货币收支关系。例如,进出口商品贸易、国际间相互提供劳务或馈赠、国际资本的转移等都会引起国际间的货币往来关系,从而产生国际收支问题。国际收支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常被作为国际金融研究的起点。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国际收支作为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易价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只是被简单地解释为一国的贸易收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领域的不断拓展,国际收支又被用来指一国的外汇收支。它包括了所有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如国际贸易、国际资本借贷以及单方面国际资金转移等。关于国际收支的上述概念当今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目前俄罗斯经济表现出双重特点。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及零售业的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对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十分必要的结构转变仍然没有发生。与1998年不同,当时财政危机导致了贬值和债务拖欠,但国际收支的基本项目基本保持平衡,其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余额为350亿美元。但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利用国际收支改善的重要的机会去建立持久经济增长的基础。虽然普京总统要求实际GDP每年增长率8%,平均每人的收入在10年内赶上葡萄牙,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项艰巨任务无疑很难完成。同时,俄罗斯在国际收支领域中存在的深层次的结构缺陷将深刻地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从国际收支平衡主要项目看俄罗斯的国际收支状况

经常项目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经常项目账户通常下设四个项目:商品、劳务、收益和单方转移。其中,商品贸易项目系统记录了商品进出口情况。由于一国商品进出口情况直接反映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该国的经济实力,因此它是经常项目账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转轨以来的俄罗斯商品进出口机构一直明显呈现出原料型特点:燃料和原材料出口一般占出口总额的2/3—4/5。这主要是由俄罗斯国内美元的高汇率和自然资源使用费过于低廉造成的。而从稳定国内经济的角度看,为克服危机、稳定局势和偿付外债,俄罗斯政府不得不鼓励原材料出口以换取急需的外汇。 [1]

表1 1997年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

品名 单位 数量 金额
(亿美元) 是上年的%
数量 金额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009 164.194 101.2 103.8
原油 亿吨 1.268 147.725 100.7 92.5
运输收入 85.486
机器制造业产品 85.000
石油产品 亿吨 0.606 71.734 106.3 96.6
黑色金属 64.278 96.1
铝(未加工) 万吨 270.63 37.593 103.3 96.6
武器和军事装备 27.00
镍(未加工) 万吨 22.17 14.952 132.6 122.9
铜 万吨 53.45 11.241 100.9 99.0
原木 万立方米 1769.94 10.169 111.2 107.6
煤炭 万吨 2289.72 8.237 87.2 78.2
锯材 6.530 109.0
混合肥 万吨 406.64 6.428 113.1 107.3
氮肥 万吨 643.85 5.964 76.1 55.4
电能 千瓦/时 21850.2 5.309 103.3 96.5
合成橡胶 万吨 32.72 4.204 84.7 74.3
纸浆 万吨 100.82 3.828 92.1 84.5
氨 万吨 324 3.652 96.9 87.3
新闻纸 万吨 83.8 3.308 93.2 75.0
生铁 万吨 245.51 3.118 116.4 105.6
资料来源:[俄]对外贸易[J],1998,(1-3合刊)3.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7年俄罗斯出口商品的结构中,燃料——动力资源(石油、石油产品、天然气、煤炭、电能)所占的比重高达46.1%,其中仅石油和天然气两种商品就提供俄外汇总收入的36%。1999—2002年,能源、金属和木材的出口比重在全部出口中已经高达60%以上。进入2003年,在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条件下,俄罗斯燃料——动力资源的出口比重迅速增加,2003年外贸总额达到2 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外贸顺差增加28.7%。2003年顺差达到74.5亿美元。但必须看到,这些部门本身的增长速度并不很高。与2001年相比,2002年石油工业增长约8%,天然气工业增长4%,黑色金属工业只增长2%。 [2] 这表明它们的增长正在接近自己的极限,依靠这些部门的出口不能保证俄罗斯国际收支长期持续地保持平衡。在国内外经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国际收支未来的不稳定将会给俄罗斯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俄罗斯比较有竞争力的行业除了燃料与原料型产品以及国防综合体行业的企业外,其他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普遍较弱。根据俄政府经济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仅有5%被调查的俄企业的产品在非独联体国家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有16%被调查的企业产品在独联体国家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很显然,由于俄罗斯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内功”尚欠火候,因而俄罗斯生产企业要将其产品推向国外市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是资本项目。资本项目账户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金融资产的交易,主要表现为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里的金融资产不包括官方储备资产如外汇、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把官方储备资产排除在资本项目之外的理由是,储备金融资产的变化反映的是政府政策而非市场力量。
资本项目账户分为两个项目: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从引起俄罗斯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分析,俄罗斯的资本外逃问题较为突出。从理论上看,对一个国家来说,资本外逃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削弱经济增长的应有潜力、减少税基、干扰货币当局对于货币总量的有效控制、增大对国内公众的负担、影响政策的实施等等。同时,资本外逃既可能是非法活动的反映,也可能为非法活动创造条件,研究表明,俄罗斯的资本外逃行为兼具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另外,俄罗斯的资本外逃之所以特别引起国际经济界的关注主要要是由于俄罗斯近年未引入的外资中,有相当比例是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提供的,而调查发现,这些组织提供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通过某种途径转至国外。
目前对俄罗斯资本外逃额度的各种测算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竟相差 10倍左右,例如,对 1991—1995年俄资本外逃的评估中,评估额度最小的仅为 350亿美元,最高的达4000亿美元。从各种测算来看。俄罗斯政府的评估数额最小(它认为 1994—1998年俄每年外逃的资本规模约为 110亿美元)。国际金融组织的评估数额居中。墨尔本大学俄罗斯和东亚研究中心专家弗拉基米尔.季霍米罗夫依据部分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之间的差价等因素认为,1992—1995年俄罗斯资本外逃总额为626亿美元,这一时期最后几年的年资本外逃额达170-180亿美元。俄罗斯著名经济问题专家A.C•布拉托夫的评估在所有对俄资本外逃额度的评估中,被认为是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他评估的依据是俄罗斯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数据(不包括1992—1993年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国际收支方面的数据)。据他估计,1992年到1999年上半年,俄资本外逃额度为3 630亿美元。 [3] 还有的专家对俄罗斯资本外逃进行测算后认为,俄外逃资本大约是每年200亿美元(人均约 150美元);用广义测算方法测算,大约是每年150亿美元(人均约100美元)。 [4]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原定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的资本的流人和流出。长期资本相对稳定但不易筹措,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效应。长期资本流动主要是国际直接投资,它是指一国居民为取得或增加对非居民公司或企业的控制权的投资,典型的直接投资采取经营国外子公司或控制国外现有公司的形式。俄罗斯现在的直接投资非常低,据俄政府原先的估计,2000年外国对俄直接投资将会增加到70亿—80亿美元,而实际上,2000年只有44亿美元,中国却有460亿美元。在2001年,其直接投资下降到40亿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能源部门。俄罗斯直接投资水平低有两方面的解释。第一是俄罗斯政府对国外投资者的限制;第二是俄罗斯固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如果国外的投资者不能够控股,那么就意味着回报率可能就很低。同这些相关的第三个问题是前苏联经济留下来的传统:在能源和商品部门以外,预期的回报率太低。

二、从国际收支看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竞争力缺陷

提出国际收支概念并对其进行统计是为了反映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全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内对外经济存在着有机联系并相互影响,将国际收支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进行考察,分析国际收支及其组成部分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对外经济竞争力的状况。从俄罗斯的国际收支结构可以看出,其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债务形势的改善主要是最近几年石油价格上升以及卢布贬值带来的。在石油和自然资源以外的部门,投资仍然非常薄弱,经济也没有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俄罗斯从卢布贬值获得的竞争力正快速地被实际升值所削弱。
俄罗斯2001年的GDP大约是3 090亿美元(以官方汇率计算)。这个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大约是12 35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8 900美元。这样,俄罗斯的实际GDP水平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近似于CEEC国家的水平,大约是其他独联体国家(CIS)的两倍。 [5] 2003年与2001年相比,俄罗斯复苏的步伐放慢了,虽与转型早期相比,其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复苏主要归根于卢布的贬值和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和燃料价格的上升。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促进了俄外贸净出口的增加及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在俄罗斯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中,石油和能源的出口占到俄出口比重的50%以上。进入2000年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加之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卢布大幅贬值,俄贸易顺差迅速增长。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2000年俄罗斯的净出口增加约占GDP总额的20%。 [6] 较高的石油价格增加了主要出口商的收入,提高了经济的现金支付能力,而且还带来了较高的现金纳税份额。
1998年8月危机带来了一个重要结果——货币贬值,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俄罗斯提供的高达226亿美元的贷款也未能解决俄罗斯面临的经济问题。 [7] 1998年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还一直持续。俄罗斯患上了典型的荷兰病。卢布的贬值可以提高其制造业部门竞争力,但是这与其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大国的地位不相协调。实际货币的升值可能削弱俄罗斯自从1998年危机以来享有的竞争力优势。因为,高额的石油收入和大量的资本流人导致了卢布价格的上升,大大削弱了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如果俄罗斯政府试图通过货币扩张将其抵消,就会带来过度的通货膨胀压力。从理论上讲,当一国的生产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升,使其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出口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其经常项目收支便会恶化,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反之则会发生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结果,即国际收支盈余。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货币危机源于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试图维持固定汇率的目标之间存在着根本性不协调之中。如果卢布升值的压力不大而且是暂时的,卢布升值的压力就可能被有效地化解。但若俄罗斯汇率升值的压力很大且持续很久,俄罗斯政府将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其结果必然导致货币发行失控,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货币危机提前到来,削弱其竞争优势。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货币化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其目前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为32.2%,国际上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程度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相关比率就是广义货币余额与一国GDP之比,即:金融相关比率=M2 /GDP,金融相关比率最早是由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对35个国家几十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随着GDP的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也会不断地上升。人们现在较为普遍地利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程度。金融相关比率的上升实际上就是经济货币化的过程,即金融相关比率越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随着俄罗斯货币结构中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的增加,俄罗斯的经济将更加的货币化。如果俄罗斯政府试图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汇率升值问题与失业问题,因为根据俄政府统计数字,俄失业率一直高达近10%,就会导致“对内目标”与“对外目标”的冲突:如果欲维持固定汇率与降低失业率,货币政策的扩张将受到限制;如果货币政策的扩张势在必行,则难以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如果不能随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按比较利益原则)而得到及时的调整,从长期看,便会出现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实为贸易收支失衡)的趋势。俄罗斯的现实状况是,俄罗斯国内主要的制造业部门并没有在国内及国际投资活动的促进下进行大范围重组。重组不充分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示器是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不能获利,然而却一直运行。这个比例在进行转型10年后仍保持在40%以上,目前亏损的工业企业的数量比1995年还要高。同时,在制造业中设备老化或正在老化,制造业的资本储备早在转型期就已经老化,资本储备的平均年限达到10.8年, 最近的一些估计高达17年。制造业的现代化需要投资支出的加速增长。然而在这个时期,俄罗斯的投资多是温和的,大部分的投资花费集中在能源部门。实际上,虽然2001年上半年其实际固定投资的总量比1998年上半年高出21%,但整个增长却集中在燃料和交通领域,对于所有其他经济部门来说,投资实际比1998年上半年下降了10%。不仅对工业是这样,基础设施和新油田的开发(如在卡斯宾盆地)也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了这些不同目的而需要的大量投资却是遥遥无期。这并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
影响俄罗斯产业结构布局的其他重要因素还有它的位置与气候。其国土面积的54%都是冰冻层。俄罗斯是从特别残酷的地理位置遗产开始经济转型的。苏联的定居政策要求人口向较寒冷的地方迁移,大约有450万人生活和工作在乌拉尔斯地区(Urals),那里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5℃ — -40℃之间(加拿大的气候与俄罗斯的十分相似,两者在北极圈以北地区的国土比例几乎是一样的。但加拿大生活在北极圈以北地区的人口只有俄罗斯的1%)。这就给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增加了额外的负担。除因投资匮乏引起的低效率竞争外,俄罗斯深受工业布局错误的困扰——从生产成本以及到达市场的距离角度来看。由气候带来的困难,使得需要制造业重组的地区吸引投资变得更加艰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俄罗斯一项重要政策。普京总统号召尽快加入。一方面出于政治原因,即俄罗斯想被接纳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也因为想使加人世贸成为实施重要结构改革的一个推动因素。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俄罗斯的入世进程有点反常。在俄罗斯,市场相当自由,俄罗斯的关税也比较低,在2000年9月其平均商品贸易关税大概是15%。目前其主要问题在于服务领域以及结构与规则的变化。服务部门在苏联时代被严格限制,而现在仍未发展起来。俄罗斯计划利用一个新兴产业的手段来持续保护服务部门,以应对国际竞争。
除服务领域的问题外,俄罗斯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有如何进行法律协调以遵守WTO规则。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是国内的天燃气价格。现在国内的价格水平比国际价格低20%,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正当的,因为其是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再者,低廉的天然气价格对维持大范围的制造业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世贸组织要求其天然气价格必经提升到国际水平。普京总统最近宣称这是不能接受的。俄罗斯和世贸组织均面临着艰难的协商,以使俄罗斯在2004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俄罗斯和世贸组织能否达成一个协议还不清楚,但是如果能够达成,对俄罗斯今后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俄罗斯自1998年危机以来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是因为能源价格高和卢布贬值,俄罗斯并不能依靠这些力量来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并保持产品出口的长期竞争力。俄罗斯必须加速结构改革的进程。而这些改革在1998年8月危机以前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自从普京当选总统以后,加强了结构改革,这从税收领域的改革进程能够显现出来,这样的改革能够持续多远,程度能够多深,对将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改革(主要是税收改革)是在普京时期开始实施的。但结构改革的主要部分仍未涉及。对自然垄断的改革是人们具有浓厚兴趣的一个领域,主要是俄罗斯的“三个胖男孩”——电力公司(RAO UES)、加兹普罗姆公司(Gazprom)和铁道部。考虑到大量的隐性补助,对这些实体的税收结构合理化改革十分敏感。把关税提高到世界水平,可能会使大量的制造业陷入破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RAO UES电力垄断的改革是问题的核心。现在对效率低的公司交叉补助,阻挠了对电力部门急需的投资。改革对既得利益者构成威胁,但从长远看会对经济有利。因为,俄罗斯制造业的主要基础是建立在廉价的电力基础上的,改革不仅威胁到它们的竞争优势,而且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认识到上述这些改革困难与苏联时期遗留问题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对评估俄罗斯现时的竞争力是有帮助的。可以预见的是,在远离市场、严寒气候之中的俄罗斯制造业公司的布局成本将会更大。结构改革由此可能会造成地区和布局不平衡在经济上会更加明显。同时,它们会对经济有不同的影响,这也许能够解释政府为什么对这些改革一直犹豫不决。人们也能够看到加入WTO可能是推动结构改革的一个强大的动力,但每一个结构性改革都可被特殊利益集团有效地阻止。
 

------分隔线----------------------------
推荐内容